老人不宜投资长期理财品种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投资理财  »  老人不宜投资长期理财品种
日期:2023-03-29 16:04热度:加载中...

老人不宜投资长期理财品种

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去年年底在某银行购买了一款保险产品,近日由于身体不适,急需提前支取这笔资金,但却被告知至少要损失40%的本金。为此,本报提醒老年市民,理财投资首先要考虑流动性,其次才是收益率。

昨日上午,记者接到高女士的电话:“我母亲今年80岁了,去年11月份去某国有银行存款时,听信银行人员介绍,购买了一款分期缴费的分红型保险,该保险规定每年缴费5000元,连续缴费5年,保险期限为10年,满期后能一次性返还本金利息,年利率可达6%—7%。而近日,母亲由于身体不适,急需用钱,家里已经把定期存款都取了出来。现在想把保险也取出来,不知道是否可以?”

接到高女士的电话,记者咨询了建行、工行等银行的理财师,他们表示,一般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分为趸缴(一次性缴费)和期缴,无论哪种类型,只有存入一定期限后(3年—5年)取出才可保本,产品满期后才能达到承诺的利息。如要提前支取,很有可能损失本金。当然,存期越短损失的本金越多。像高女士母亲这种情况,购买了分期缴费的保险产品刚刚4个月,此时提前支取,至少损失40%的本金。也就是说,5000元只剩3000元左右。

对此,建行理财师建议,七八十岁的老年市民在投资理财时,首先要考虑资金的流动性,因为老年人平时用钱的地方并不多,一旦用钱,很可能就是“大钱”。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人,用钱的时机主要取决于自己身体状况,建议投资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,像5年、10年这样的长期理财品种,并不适合。

为什么“误导”会频发?

记者通过本报3.15投诉热线了解到,此类纠纷主要发生在业务量较多的国有大行,一位理财经理透露:“保险产品作为银行的中间业务,占银行收入的很大比例。银行人员销售出一份保险后,保险公司会支付该人员一笔"中间业务费"。此外,银行也会给予员工相应"奖励"。当然,保险公司也会支付银行一部分费用。”

此人还强调,一些银行人员为了自身利益,将保险产品说成是存款或银行理财产品,他们多瞄准中老年人热心推销,只强调收益,不提风险。在此,本报提醒市民,到银行存款时,一定分清楚产品类型,保险产品流动性较差,不适合短期内可能有资金需求的市民。

【相关文章】

警惕!老人不宜喝纯净水

老人不适宜激烈竞赛 日常哪些运动不适合老人呢?

哪些老人不能泡温泉

世界各国老人不同性格面面观

老人不宜爬山锻炼
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rjk.net/view/7825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